本周二也就是 11 月 18 号,日本政府公布了 25 万亿日元(大约 1100 亿美元)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伴随着财政刺激计划的公布,日本金融市场遭遇了教科书上不应同时发生的事情,股票、债券、外汇市场同时溃败,出现了罕见的「股债汇三杀」。
这让我重新开始去了解日本的金融市场,重新学习日本的经济,也让我意识到了日本金融市场正在面临的一场危机。
危机
股票市场的自由落体
日经 225 指数在一天内暴跌 3.2%,这是七个月来最大的跌幅。指数失守 50000 点大关,跌幅超过 1600 点。这不仅仅是数字的下滑,对于许多在东京的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数年的投资收益在几小时内烟消云散。
债券市场的定时炸弹
最令人震惊的是国债市场的表现。随着日本政府财政刺激计划的公布,40 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飙升至 3.747% 的历史峰值,创下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攀升至 1.80% 以上,这是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的 17 年最高位。
对于不熟悉债券的人来说,这可能听起来只是数字的变化。但关键在于:收益率上升意味着债券价格下跌。日本政府债券被视为全球最安全的资产,而现在投资者正在不计成本地疯狂抛售它们——这表明市场对日本国家信用的信心正在崩塌。当前,日本政府的债务约占国内生产总值 250%,利息支付已占年度税收收入的 23%,日债收益率每增加 100 个基点,日本政府每年融资负担额就会增加超过 2.8 万亿日元。
外汇市场的越线
日元对美元的汇率跌破 155 这个关键心理关口。日本政府通常将 150 视为 " 警戒线 ",而此次跌破 155 意味着市场在公然挑战央行的底线。日元兑欧元更是跌破 180,创下欧元诞生以来的最弱水平。

导火索:25 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现在回想起来,这场危机的触发点相当明确。由自民党内与首相高市早苗关系密切的议员团体提出的一个数字,成为了压垮市场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25 万亿日元。
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市场普遍预期的 13.9 万亿至 17 万亿日元。前财务大臣铃木俊一随后的表态证实了这一计划,相当于政府官方为这个庞大的计划盖了章。
关键的悖论在于:为什么一个本应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反而引发了市场的恐慌性抛售?
" 早苗经济学 " 与现代货币理论的风险
我在许多东京的经济讨论中听到一个名词:" 早苗经济学 "(Sanaenomics),这是一种以高市早苗的经济理念命名的激进财政思想。其核心信条相当激进:只要央行配合,政府就可以无限发债刺激经济,直到经济完全复苏。这本质上是现代货币理论(MMT)的一个变体。
在过去三十年的通缩环境下,这种思想也许有其合理性。但现在,日本的通胀率已经在 3% 左右徘徊,经济早已走出了持续多年的通缩。在高通胀环境中注入 25 万亿日元的流动性,无异于火上浇油,可能导致恶性通胀。
央行的两难困境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正试图推动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准备逐步加息。但这 25 万亿日元的新债发行计划,让央行面临一个无法解决的两难困局:
- 如果央行购买国债:等同于在通胀时期继续 " 放水 ",将导致日元汇率彻底崩溃,通胀进一步恶化。
- 如果央行不购买国债:市场将完全决定国债价格,收益率会失控飙升,导致政府利息支出爆炸式增长,最终可能引发财政破产。
这背后的核心冲突是 " 财政主导 vs. 货币独立 "。政治家们为了选票——因为发钱最能拉拢选民——正在绑架国家财政,并进而威胁央行的独立性。
40 年期国债的启示:长期确定性的崩塌
在东京的金融圈,许多人讨论起 40 年期国债的异动时,眼中充满了担忧。这类债券通常由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机构购买,目的是为了几十年的确定性,用以匹配其未来的负债。
当收益率飙升至 3.68% 时,意味着这些债券的价格暴跌,长期的确定性已经不复存在。收益率曲线的陡峭化——短期利率相对稳定,长期利率完全失控飙升——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
市场认为日本未来几十年的通胀都将居高不下,因此要求更高的利息补偿。更重要的是,市场严重怀疑日本政府在 40 年后的偿付能力,或者届时日元的购买力将大幅缩水。这是一种对国家信用的极度不信任投票。
日元的眼泪:为什么收益率上升反而导致贬值
在我讨论这个现象时,许多朋友都感到困惑。传统经济学告诉我们:高利率吸引外资,推高本币汇率。但现在的日本恰恰相反。
这涉及到 " 坏的收益率上升 " 的概念:
- 良性上升:因经济强劲、市场预期加息而导致的收益率上升,会吸引外资,推高日元。
- 恶性上升:因财政恶化和信用受损而导致的收益率上升,是市场因恐惧而要求的风险补偿。这会吓跑投资者,导致日元贬值。日本此次属于后者。
这个区别对日本的金融稳定性至关重要。市场正在用真金白银 " 用脚投票 ",发出的信号是:" 我不相信了,我要撤出。"
套息交易的幽灵与做空日本的盛宴
尽管日本国债收益率有所上升,但与美国国债收益率(约 4.4%)之间仍存在巨大利差。对冲基金们已经看穿了这个游戏的规则:
只要日本政府坚持不负责任的财政扩张,日本央行就不敢大幅加息——否则政府会因利息过高而破产。只要央行不敢大幅加息,日元就仍然是理想的做空标的。
这为对冲基金创造了一场完美的做空盛宴:
- 做空日本国债:赌收益率继续飙升
- 做空日元:赌货币持续贬值
- 做空日本股市:赌宏观不稳导致外资撤离
我在东京能感受到的,是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市场不再相信政策制定者能够控制局面。
11 月 21 日的审判日
2025 年 11 月 21 日将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日本政府将正式公布经济方案的具体内容,这将决定市场的未来走向。
市场的两个预期场景:
如果方案接近 25 万亿且纯靠借贷:周二的 " 三杀 " 将只是一个预演,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
如果方案规模缩水(如 14 万亿)且更负责任:市场可能会暂时松一口气,迎来一波反弹。
这是一场政治逻辑与市场纪律的正面碰撞。自民党的激进派为了赢得选举、保住权力,必须撒钱讨好选民和企业。而财务省和央行则从专业角度出发,认为必须收紧财政纪律,否则国家将面临破产和货币崩溃。
日本的 " 特拉斯时刻 "
当我研究这场危机的历史背景时,不禁想到 2022 年英国前首相利兹·特拉斯引发的金融危机。两个事件之间的相似性令人震惊:
- 都在高通胀时期推出激进的财政扩张计划
- 都在高债务背景下试图进一步增加借贷
- 都是政治意图与市场纪律的正面硬刚
但日本的风险可能更大:
- 日本的债务规模远超英国
- 日本央行深度介入国债市场,政策空间更小
- 日本是全球最大的债权国,其投资者持有大量美债、欧债等海外资产
如果日本机构为 " 回国救市 " 而大规模抛售海外资产,将引发一场全球性的金融海啸。我在东京的许多经济学家朋友都在讨论这个风险——这不仅仅是日本的危机,它有可能震撼整个全球金融体系。
一个转折点
作为刚到东京三年,我目睹了日本鸡蛋,大米,燃气涨价的过程。但这个 " 黑色星期二 " 提醒我们,恢复的基础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脆弱。
这场市场风暴的根源,在于市场不再相信日本政府有能力在维持财政扩张的同时控制住金融风险。25 万亿日元这个数字,成为了压垮市场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在,市场用三个方面同时崩盘来表达其信息:
- 债券市场:供给过剩的噩梦
- 外汇市场:货币泛滥的信号
- 股票市场:宏观不稳定的象征
这背后,是政治家试图用凯恩斯主义的旧地图(撒钱),去走高通胀、高债务的新道路。11 月 21 日无疑是关键的审判日,日本政府的选择将决定市场未来的走向。
如果选择硬刚到底,我们需要系好安全带——不仅仅是投资者,而是整个全球经济体系。

